關(guān)于漢代說書人,也就是所謂的小說家的地位。
首先需要分清楚兩個概念,現(xiàn)在很多人提起的什么上九流、中九流、下九流,是直到元明清方才有的概念,而且每個時代說法都不盡相同,有著數(shù)個不同的版本,感興趣的讀者大佬可以自行搜索一下,但是最好別在三國小說亂刷這個詞。
而本書很明顯是據(jù)此千年以前的漢末三國,只有十教九流的說法,班固所著《漢書.藝文志》則是正史最早的記錄,簡單摘錄一下:
1右儒家五十三家,八百三十六篇…
2右道家三十七家,九百九十三篇…
3右陰陽家二十一家,三百六十九篇…
4右法十家,二百一十七篇…
5右名七家,三十六篇…
6右墨六家,八十六篇…
7右從橫十二家,百七篇…
8右雜二十家,四百三篇…
9右農(nóng)九家,百一十四篇…
10右小說十五家,千三百八十篇…
班固列舉了這十種學說,也就是十教,同時系統(tǒng)記錄了對應(yīng)的典籍,并給予了評價。
也就是說,小說家被當時的人們認為是能夠與以上九種學說并列的正經(jīng)流派,并且流傳于世的典籍數(shù)量甚至超過了儒家。
但因【小說家者流,蓋出于稗官。街談巷語,道聽涂說者之所造也】,班固認為并不值得學習,只需要【觀此九家之言,舍短取長,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矣】,也因此小說家不入九流,也就被稱之為不入流。(【】之中為漢書原文)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(xù)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