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郡,吳縣。
一處往日頗為幽靜的院落之中,此刻卻是人來人往,嘈雜不已。
“吳侯已經(jīng)正式表封公子為上虞侯,并要為公子求娶那關(guān)羽之女,不知世上有多少人羨慕公子,當真是可喜可賀。”
“公子尚未及冠,便已得封列侯,足見吳侯對公子的看重,將來必成江東棟梁!”
……
在孫權(quán)的政令下達之后,這些聞訊趕來的人幾乎是絡(luò)繹不絕一般趕來,對于耳旁這些恭維之語,孫紹更是已經(jīng)聽得有些麻木,但卻還是帶著禮節(jié)性的微笑一一回應(yīng),盡管臉龐早已僵硬,笑容也顯得生硬非常。
吳郡孫氏,如今已是貴為江東之主,但正論發(fā)家歷程,也不過方才三世。
初一世,孫堅起于微末,憑借自身武勇,在黃巾亂世之中東征西討,成功拉起了屬于孫氏的一支部曲,但卻仍要依附袁術(shù),看人臉色行事,以至于十七歲繼任的孫策就連要回父親舊部都要忍辱負重,幾經(jīng)波折方才如愿。
而令所有人都未曾想到的是,第二世的孫策憑借這僅僅千人殘部,卻是連戰(zhàn)連捷,以戰(zhàn)養(yǎng)戰(zhàn),麾下兵馬越發(fā)強盛,兩年便拿下了廬江郡全境。隨后更是一路大開殺戒,盡誅江南名豪,攻取江東全境,與袁術(shù)公然決裂,成了世人心中的江東小霸王。
也因此,身為孫策獨子的孫紹,自出生之日起,周遭之人對待他的態(tài)度可謂是畢恭畢敬,即便是隨口之言,都不敢有任何懈怠。
這也讓孫紹更是滿懷期待,理所當然的以為自己會像父親孫策那般,成為江東之主。
卻未曾想到,父親卻是英年早逝,繼承江東之主第三世的人選更是變成了自己的叔叔孫權(quán),而原本圍繞在他身邊那些噓寒問暖之人,也不知在何時早已不見了身影。
也正是在這一世,在自己親叔叔的照拂之下,自己一家原本錦衣玉食的無憂生活卻是逐步縮水,雖然依舊足衣足食,但前后的落差實在太過明顯,讓孫紹早早便擁有了遠超同齡人的心智,明白了自己如今的身份處境。
也因此,孫紹的行事作風也變得越發(fā)低調(diào),平日里深居簡出,將所有心事都放在心中,若非每年會在諸如春耕等儀式上會定時露面,只怕所有人都會忘了還有他這號人物。
只是,盡管行事已經(jīng)如此低調(diào),但卻依舊是于事無補,自己三位姐姐剛剛及笄,便被當作了聯(lián)絡(luò)江東世家大族的工具,而如今更是輪到了自己頭上。
一想到自己初次踏足江東之外的地界,竟是為了當作求親的工具人,孫紹心中就不由唏噓不已。
等好不容易應(yīng)付完了這些循聲而來的墻頭草,孫紹還沒來得及喘口氣,來自孫權(quán)的使者就正式將詔令帶來,不過從裝扮上來看,就連這位所謂的使者也只不過是個再尋常不過的侍人罷了。。
盡管如此,孫紹卻依舊不敢怠慢,過往數(shù)年的經(jīng)驗告訴他,越是這種不起眼的小人物,反倒越是要小心對待。依然是選擇下拜聽詔,整個過程之中,也都埋首聽宣,顯得端是恭敬。
而在宣讀完孫權(quán)詔令之后,這位使者更是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口吻對孫紹勸誡道:
“此去夏口,可是代表著整個江東的顏面,你行事之前務(wù)必要小心行事,切勿做那辱沒江東顏面之事?!?br/>
孫紹聞言,依舊是面色如常,沒再多言,只是連連點頭:
“謹遵教誨。”
見狀,使者頗為滿意的點點頭,隨后卻又是絮叨不停:
“好了,且回去準備準備,明日之前便準備收拾行裝,可千萬勿要誤了去往夏口的行程?!?br/>
“到了夏口之后,亦要切忌沖動行事?!?br/>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(xù)閱讀。